荣昌区建起党群连心桥 绘好民情“晴雨表”
近年来,荣昌区委政法委坚持以党建为统领,积极推动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机制,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水平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规范化水平,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基层社会治理优势,切实增强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统揽力、凝聚力、革新力。其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作为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的重要工作平台,肩负着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协助推动社会治安风险防控的重要职责。
荣昌区委政法委举办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展(资料图)/图源 重庆法治报
有效整合资源
绘制民情“晴雨表”
2024年7月,由荣昌区委政法委申报的《“平安四率”晴雨指数项目应用》成功入选“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智慧治理创新案例”,并受邀到北京参加“2024政法智能化建设技术装备及成果展”,代表重庆地区政法单位作交流发言和推广展示。
荣昌区委政法委代表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代表重庆地区政法单位就“平安四率”晴雨指数运用作交流发言(资料图)/图源 重庆法治报
该指数是荣昌区在探索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实践中,为切实提升群众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参与率、安全率、满意率,联合西南大学在全市率先开展的一项政法领域特色创新重点工作。
通过以“大数据+基层治理”为切入点,创新构建基础性、民意性、督办性、禁止性和预警性“五大指标体系”,涵盖政治安全、社会治安、社会矛盾、公共安全、网络安全、经济金融安全六大领域,包括81项具体内容,涉及18个区级部门。通过“指标构建、分类赋权、精准计分、智能评价、季度晾晒”,对辖区平安状况开展量化分析,对各镇街开展“蓝、黄、橙、红”赋色预警,精准发现社会治理短板和城市安全漏洞,加强平安稳定全过程管理,持续提升平安建设的科学化水平。近年来,该区群众安全感持续保持在99%以上。
事实上,荣昌如今能成功创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区县、全国信访工作示范区,获得“2023年度平安重庆建设优秀奖”,荣昌经验做法先后在“第四次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创新研讨班”、全市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现场会、2024年平安重庆建设大会作交流,绝不单单只依托一个“平安四率”晴雨指数。
据了解,荣昌区于2008年探索矛盾纠纷“综合调处”机制;2021年推动综合调处“只跑一地”改革;2023年迭代升级“综合调处·渝事荣易解”品牌,着力构建“资源大整合、司法大联动、矛盾大调解、民生大服务、维稳大协同”多元解纷体系。
以“荣昌便民纠纷解决中心”为主阵地,2024年探索建立“综治中心+综合调处室+专行调委会”包联包片、分类分流、共享共调机制,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该区诉前调解成功率较之前提升8个百分点。
“该机制运行16年来,通过机制重塑、流程再造、闭环管控,有效整合分散的治理力量、公共资源等,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融合,较好地破解了信息壁垒、条块分割等制约,妥善处置了一批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纠纷,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透露道。
强化网格赋能
筑牢关爱“暖心网”
一直以来,荣昌区不断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基层治理应急处置、综合执法联合查处、服务群众快速响应、重点工作“最后一公里”落实等机制,确保党的领导“一根钢钎插到底”。各街镇通过党建统领,发挥自身优势,压实主体责任,重点解决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治安、交通、物业、边界等领域问题,不断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
为更好完善网格化服务管理,荣昌区昌州街道深入探索“双网格”赋能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利用微信网格做好线上服务、培育专班做好线下处置,实现诉求及时发现、风险及时感知、问题及时解决。
2024年度政治轮训暨加强基层治理推进高水平平安荣昌建设专题培训班开班仪式(资料图)/图源 重庆法治报
据悉,昌州街道以“党建统领,数字赋能,推动基层高效能治理迈上新台阶”为目标,统筹建设“一中心四板块一网格”基层智治体系,线上线下联动化解风险,形成党建统领、权责清晰、运行顺畅、充满活力的基层治理格局。同时,结合“141”基层智治体系建设,紧扣“形成村(社区)工作小闭环、镇(街道)工作中闭环”要求,对接、联合区级部门谋划多跨场景流转事件,助推形成“任务统筹、事件驱动、事项办理、量化闭环”的业务协同贯通体系,通过“线上关注+线下走访”双机制,推动“双网格”管理机制形成实战能力。
截至目前,昌州街道已累计解决各类民生问题14152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329余件,处置敏感事件20余件,自主处置率85%,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同比上升11.7%。
不仅如此,为培养群众有问题找网格员的意识,昌州街道还开通了400专职网格员服务热线,方便为民办事。群众只需拨打“4006307919+所在网格编号”,即可联系昌州管家办理事务。此外,街道深入推进党建统领网格治理专项行动,配齐配强“1+3+N”网格团队,吸纳更多“N”力量参与其中。
昌州街道负责人表示,为了破解街道社区事务服务工作中物业矛盾纠纷异常突出这一问题,2024年3月,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宝城寺社区永荣小区开展了“一起来”物业品牌试点工作。目前,试点小区有党员300余人,党支部6个。2024年以来,上报网格事件157件,办结率100%;上报矛盾纠纷38件,网格化解33件,化解率达86%。尤其是4月以来,开展法律咨询互助12人次,健康咨询互助42人次,家居生活互助56人次,关爱独居老人108人次,进一步增进了邻里情谊,增强了小区凝聚力。
多元化解纠纷
拧紧平安“稳定阀”
民之所望,施政所向。基层治理,精细为要。
2024年以来,荣昌区仁义镇在荣昌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局的领导下,创新“三三”工作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社,难事不出镇街,矛盾不上交”,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注入新动能,取得新成效。
所谓“三三”工作法,是指以“三级联调”消隐患、解民忧;以“三所联动”扬优势、提效能;以“三治融合”治源头、促和谐。
2024年以来,仁义镇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行动31次,走访群众4200余户1.5万余人次,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626起。针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由镇党委班子、派出所、网格员组成“三级联调”工作组,突出“听民声、察民意、解民忧”,坚持“法为上、理为先、和为贵”,辖区因农户阻工造成投资700万元加油站5年未建成的疑难问题得到妥善解决。
同时,打造“三所联动”纠纷调解室,将民警、调解员、律师三方力量整合至一个平台直接投放基层,直接服务群众需求,促进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受理调处。同时,建设并推广“三所联动”微信小程序,群众扫码登录,提供在线法律咨询、预约调解、反映问题等服务,推动传统调解向“网上调解”延伸。
此外,充分发挥村社自治组织基础底座作用,坚持以法治手段“兜底”推进基层治理,成立“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宣传队,引导群众树立“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
“小院+微解纷”工作法在全市2024年度农村承包地管理及纠纷调解仲裁培训班作经验交流(资料图)/图源 重庆法治报
无独有偶。随着川渝两地经济发展和人文交流的深入,边界矛盾纠纷也日益增多。为此,龙集镇创新边界联防联调“预、解、联、认、通”五互工作法,建立“一站六室”联调平台,规范建立联调化解的闭环流程,方便群众在家门口选择信得过的调解平台。“五互”工作法的探索建立,推动川渝跨省矛盾纠纷化解有了制度支撑,实现边界区域协同联动、资源共享、纠纷共调,从源头预防和减少边界矛盾纠纷的发生,已成功联合调处边界地区疑难复杂矛盾纠纷38起,切实将边界矛盾纠纷化解在边界、解决在萌芽状态。
“在马家坳边界联调小院没建立之前,川渝两地居民遇到矛盾,要么难以化解,耗时耗力;要么责权难分,不了了之。有了马家坳小院后,不仅调解矛盾有了制度支持,还经常邀约两地村民搞活动,跨省矛盾纠纷从而实现了快速解、就地解、有效解。”荣昌区司法局龙集司法所所长蒋建秀欣喜地说道。
同样出彩的还有万灵镇。2023年,万灵镇获评“平安荣昌建设暨综合调处工作表现突出集体”;2024年,万灵镇“小院+微解纷”化解农村土地纠纷工作法获评重庆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并受邀在全市2024年度农村承包地管理及纠纷调解仲裁培训班作交流。此外,为持续推广“小院+微解纷”工作法,还专门打造了法治小院。
以上均是荣昌区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重要实践和缩影。
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新举措,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规范化建设,用心用情排难解纷,以正气、和气化解怨气、戾气,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确保群众的每一项诉求都有人办、依法办,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为现代化新荣昌建设贡献政法力量,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重庆法治报顾勇 通讯员 涂峻 郭一梅
原标题:建起党群连心桥 绘好民情晴雨表
编辑:程迷静 责编:覃蓝蓝 审核:罗军
【免责声明】大象直播客户端未标有“来源:大象直播”或“大象直播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