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杜令:身穿铅衣“战袍” 以“心”救心
杜令,男,汉族,1978年9月出生,中共党员,现任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党支部书记、主任,主任医师。
二十多年来,杜令始终如一坚守在临床救治的前沿,凭借其精湛的医术、崇高的医德以及卓越的领导能力,带领重钢总医院在心血管医学领域“发光发热”,荣获“重庆市优秀共产党员”“重庆市抗击新冠肺炎先进个人”等称号。
争分夺秒 时刻与生命赛跑
2024年11月14日,凌晨2时06分,一声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黎明前的静谧。当听到“心内急诊”四个字,杜令及其团队立刻从睡梦中惊醒,条件反射般地穿衣奔赴医院,仅仅用30分钟就全部到位。
患者是一名55岁的中年男性,胸痛3小时,来院后做心电图显示: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必须马上手术。随即,杜令投入抢救,争分夺秒挽救患者生命。经过2个多小时的手术,患者的心电图终于恢复正常。然而,杜令并没有休息片刻,他又与同事一直在病人床旁边观察病情变化,随时调整治疗方案,使患者转危为安。
“虽然很辛苦,但时间就是生命,与心脏打交道就要争分夺秒,每当看到一个个病人出院时感激的目光,就是我最大的快乐。”杜令说。
杜令扎根于重钢总医院的临床一线,肩负起医疗、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等多重使命。每当深夜心梗警报拉响,杜令总是第一时间披上重达20斤的铅衣奔赴手术室,每年要进行上千台手术。久而久之,他的腰椎不堪重负,颈椎也常酸痛僵硬,但他从未有过丝毫退缩。
手术台上的杜令,专注于患者那微弱跳动的心脏,小心翼翼地操作着导丝和导管,每一次推进、旋转,成功疏通一条条闭塞的血管,为患者在黑暗中点亮希望之光。
矢志奉献 凝练仁术医者心
开展大渡口区第一台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推动重钢总医院介入手术室建设从无到有,常规开展心血管介入治疗;助力重钢总医院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及高血压达标中心成立并通过国家认证……一直以来,杜令凭借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与务实苦干的工作作风,引领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实现“华丽蜕变”。
在杜令的带领下,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介入团队完成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治疗手术累计达800余台,有力地提升了大渡口区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水平。同时,杜令还成功引领科室创建重庆市主城区西区首个胸痛中心,自2018年胸痛中心成立以来,大渡口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率达到了95%以上。
2020年,重钢总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通过重庆市卫生健康委重点临床专科验收,成为大渡口区首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除了带领医院成长,杜令对自己要求也十分严苛。他总是虚心向每一位老师请教,钻研专业知识,每遇疑难病例,他会时常翻阅资料,和同事们反复推敲。如今,杜令在心血管领域的专业造诣深厚,身兼重庆市医学会起搏与电生理专委会委员、心血管病分会青年委员及医师协会起搏与电生理青委会副主任委员等8项重要职位,先后主持完成重庆市卫生健康委指导科研项目1项、重钢总医院院管课题1项,发表期刊论文10篇,SCI论文1篇,参与重钢总医院新技术项目2项。
践行担当 彰显医者大情怀
“谭婆婆,要记得每天按时吃降压药,平时多散散步,心情愉快身体才好……”2024年11月20日,在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古渡社区的义诊现场,杜令在为居民叮嘱问诊的注意事项。
“这已经是小杜第二次来免费帮我们看病了。”“小杜每次不仅要叮嘱我们注意身体,还会和我们聊会家常,心里觉得很温暖。”义诊现场,居民们纷纷对杜令竖起大拇指。
工作之余,杜令毅然投身于公益事业,成为大渡口区义渡天使志愿服务队的一员已有5年时间,他将温暖与关怀带到了街道、社区、学校,每年有60多个小时志愿服务时长。
“经过多年的义诊,我发现身边的居民们对健康保健的了解并不深入。”杜令说,他利用每一次义诊的机会,通过唠家常的方式给大家讲解高血压、心血管等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方法,是最有效的。截至目前,杜令已义诊5000多名居民,将健康教育的种子播撒在每个人心田。
未来,杜令将用真情与汗水,让医疗的温暖在每个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用精湛的医疗技术以“心”救心。(资讯)
原标题:身穿铅衣“战袍” 以“心”救心
编辑:周晋羽 责编:王峻 审核:王广江
【免责声明】大象直播客户端未标有“来源:大象直播”或“大象直播LOGO、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转载稿。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
联系上游
。